色中色茶坊(厨子、厨师与大师)

老侯/文

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的后厨,我欣赏了厨师整鸡拆骨的绝技:青年厨师左手提鸡,右手持刀,从鸡脖底部切开一个口子,继而对鸡骨进行拆解,十几分钟后,鸡骨拆解完毕,整鸡如口袋,从鸡脖的刀口处灌入水,鸡就成了一个水袋,滴水不漏。

这就是传说中的整鸡脱骨,此门技艺传自他的师傅,有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的孟宪泽。

今天,人们称呼那些具有烹饪技能的专业人士为厨师。他们熟知各种食材特性,并知道如何利用那些特性,使之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煎、炒、烹、炸、煮,五艺俱高强。

厨师称谓,听来犹如工程师、教师、画师、乐师,语义中有对这些具特别技能人士的敬重,但是,很久以前,他们的称谓是厨子。

厨子,厨师,一字之差,却显现了不同的社会认同。

虽然,春秋时,“子”是尊贵的称呼,如孔子、孟子、庄子,但厨子的称谓并不高雅,作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中之一行,厨子一般是和优伶、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澡堂同为下九流。

厨子之长技,也犹如卖油郎,手熟而已。不管你在御膳房,还是在花街柳巷,还是茶楼酒肆,区别只在拿钱多少,社会地位都不怎么高。

1949年后,劳动者受到尊重,统一使用厨师称谓,在部队和铁路上,则称之为炊事员。

厨子、厨师的共同点是,都能整一桌美味佳肴,但能整一桌美味佳肴的并不一定叫厨子厨师。

一日三餐,出入厨房最多的是女人,但是,她们不能叫厨子,更不能叫厨师,她们顶多算煮妇。煮妇可以把饭弄熟,可以整出菜香,所谓家乡的味道,不过是味蕾上的母亲记忆,至于专业化程度还有相当距离。

厨子、厨师的不同,我觉得不只是称谓,事实上,主体也有变化。当年的厨子文盲不少,而今天的厨师,至少也得是蓝翔毕业吧!他们对菜品的理解和阐释,肯定有差异。所以厨子到厨师的称谓变化,主要还是缘于厨师自身素质变化。

在我脑海里,最初的厨子形象模板,是高尔基《在人间》里面船上的厨师,一个大胖子,既和蔼又凶恶,既敦厚又狡猾,既关爱弱者又极度自私。身形肥壮的厨师没文化,心思却极是细密,情感也丰富,闲来无事就缠着高尔基给他读书听,并时常为书中故事而落泪。

另一个模板是我大伯的一个友人。光头,身形魁梧结实,形象酷似京戏花脸,而事实上,他也极喜唱黑头,每每酒后,拉开架势,比划上一出。幼年的我不懂事,说他像鸠山,但他不悦,说,老子是跟着廖耀湘打鸠山的。的确,他做过廖耀湘的厨子。

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个没有文化的厨子,当然就算不得是厨师。以前,谈美食的都是文人,比如袁枚,文人谈美食,会说未必会做。厨子会做,却未必能说得够品。

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国家级别的烹饪大师认定,中国开始诞生烹饪大师。至于成色如何?我以前只是听说过没见过,直到认识有着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的孟宪泽。

孟宪泽,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副总经理,龙江菜系领军人。中国第二届烹饪大赛银牌和第三届烹饪大赛冷热菜双金牌获得者。

他夺金的冷拼菜是“玉凤戏牡丹”,以鲜鱿鱼肉制成雪白的羽毛,码成“玉凤”,再用鲍鱼、口条、牛肉码成牡丹。热菜则选用黑龙江特产——鳇鱼骨,设计了一道“蟹黄登高鱼骨”。另外,又烧制了一道传统菜“高汤浮水鲍鱼”。

色中色茶坊(厨子、厨师与大师)

孟宪泽大师(右)和他的师傅。

整鸡脱骨是他的独门绝技。一把菜刀,8分钟,从鸡脖处取出全部鸡骨,整鸡装水不漏,显示深厚的鲁菜刀功。

由于有着俄罗斯和日本工作的经历,所以不仅熟谙中餐美食,也熟知西餐和日本料理。

听他谈烹饪,我对大师两字有了具象的认知,大师就是入得了厨房,上得了讲堂,知中国餐饮文化之源流,解中国餐饮文化之现状。

我请他推介几本了解中国餐饮文化的入门书籍,他随口说出几本适合扫盲的书名,其中包括我正在自我扫盲的赵荣光教授《中国饮食文化史》。

美食不只是美味,它还是文化,所以,烹饪大师不只做得一手好菜,一定还腹有乾坤。

孟大师健谈,知识广博,妙语连珠,时不时会冒出警句箴言,迸出思想火花,美食文化与人生哲理交融。

孟大师上一代的厨师,普遍文化偏低,厨艺完全靠上一代师傅的传帮带,靠天资悟性来传承。而孟大师一代,显然是在具备中国美食史、论的基础上,继承前人技艺,并有自己的理解。同样,他的那些普遍具有大专文化的徒弟们,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所以,厨师的变化,不是称谓,是厨师人变了。

孟大师与他的师傅那一代厨师不同,他徒弟一代与他这代也不一样。

改革开放,让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也引进来。青年厨师一代浸淫在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中,有借鉴也有发展。但孟大师觉得借鉴融合的同时,出现了偏离。

在西方,厨师是被作为艺术家看待的。西方人讲究菜肴的形式感,美食不只是味蕾的盛筵,也是视觉的盛筵。一桌酒席,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刀叉的摆放,倒红酒的姿势,都有讲究,菜式的形式和味道一样的重要,所以,菜肴出锅,不是盛盘,装盘,而是摆盘。

凡事都有度,过则入歧路。在多次以评委身份对青年厨师的作品进行点评中,他发现,青年厨师有形式大于内容,追求造型华丽的倾向,与此同时,却失去了中国饮食文化中色香味的宗旨,所以,他主张,中国饮食文化应该“回到本真”。

那个本真,就是中国传统烹饪理念。

毕竟厨师不是艺术家,尊崇本国美食规律本身,才是厨师本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