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全能的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众,使他思想之敏捷、权力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世界征服者史》

元太祖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对外征战,半个多世纪的东征西讨先后带领灭了40多个国家,最终建立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常年的战争中,成吉思汗曾想了一个方法让士兵不饿肚子,保障了蒙古大军的后勤。

然而,在二战的时候日军也想效仿这一模式,结果却饿死了5万人。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蒙古帝国强大的秘诀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文明发展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战争史,可以说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小到局部战争大到一战二战……

蒙古帝国在我国封建历史上与其他的王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相比其它国度蒙古帝国更注重向外扩张,可以说蒙古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向外扩张的历史。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回看封建王朝的发展与演变,只要涉及到政权更迭基本都会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战争,蒙古帝国从建立开始一直到灭亡皆在不停的打仗。

拿破仑曾这样说过:

打仗第一是需要钱,第二是需要钱,第三还是需要钱,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运送粮草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撑。

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草原部落,蒙古军队是如何实现扩张的呢?亦或者说扩张途中是如何保障自己后勤的呢?

成吉思汗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以战养战”。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军队每到一个被占领的地区,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补给,然后支撑到下一个被占领区。

这种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战线可以随着军队的前进无限推进。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也正是因为这方法让蒙古军队向南灭掉南宋,向北打到沙俄境内,向东威逼高丽,向西一路打到欧洲,欧洲人一度将蒙古大军视为“上帝之鞭”。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作战时后勤补给非常的重要,而以战养战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粮草先行,只要夺得下一个被占的资源就可以完成队伍的后勤补给。

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

以战养战解决了低效率的后勤保障,为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提供了条件。除了成吉思汗之外,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汉武帝讨伐匈奴也用过此模式。

除了以战养战的战术之外,铁木真还曾想到过另外一种补充军粮的方式,二战时期日军想要效仿成吉思汗的这种方法,结果却活活饿死了5万人。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日军惨遭失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妄想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日军多数是国东北部的领海口登陆,后来发现自己的兵力和财力无法将战线拉的太长。

于是日本人便定了一个计划,先侵略人口更面积更小的东南亚,用以战养战的方式侵略东南亚、掠夺石油资源,再从这里入境中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攻势。

看得出来日军是学过历史的,尤其是对成吉思汗的战争史有研究过,然而很快他们就明白自己只学到了皮毛。

成吉思汗发动战争时一般会给士兵配2匹马,一匹骑着、一匹驮着粮食。

与此同时,军队的后方还会有大量的马匹、牛羊随行,马匹和牛既可以用来运输,也可以在缺少军粮时食用。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作为草原上的民族,蒙古族的财富大多数都是牛羊,也是他们最丰富的资源。

而且蒙古人对对羊和马有很大的掌控能力,一个人只需要控制头羊、头马就能控制整个羊群、马群。

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

如此一来,各种军事物资、军用粮食就可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日本人也在二战时使用过这样的战法,只是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同稍微做了一定的改变。

画面回到二战时期,大批日军通过海上通道到达东南亚,准备登岛作战的时候发现一个大问题,东南亚深山老林密布许多地方都是无人区。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有些无人区绵延上百公里、一眼望不到头,湿热的天气和地理位置让无人区里遍布大小的沼泽以及毒虫蛇蚁,稍不留神就可能丧命于此。

日军仍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行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走出了无人区,当他们到达缅甸的一处边陲小镇准备进行补给的时候,才发现这种小镇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当地的居民带着所有的粮食和家畜都已经跑的远远的了,只留给日军空荡荡的街道。无奈之下,日军只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军事行动的消耗。

马匹、牛羊的等牲口缅甸很少见,但是当地却有许多水牛和大象,日本长官牟田口廉便套用成吉思汗的办法,让大象和水牛和来运送补给。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起初这个办法的确很惯用,急行军的时候水牛、大象既可以运送物资,也能够在军粮不足时杀了吃肉,但到了真正的战场却成为了噩梦。

日军和英军曾在缅甸发生过一场遭遇战,十万日军顶着炮火向英军发动了进攻,日军不畏死的精神的确给英军造成了冲击,但他们自己的后方却出了大问题。

相比于训练有素的战马,水牛和大象的抗压能力根本就不行,听到炮弹的爆炸声吓得四处逃窜,不仅踩死、踩伤了一些日本士兵,最关键的是军事物资全都没有了。

没有食物补给、没有药品补给、没有弹药补给,最终这样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伤亡过半,经过了一番折腾原本10万日军就剩下了5万。

接近50%的非战斗减员让日军大为光火,只能放弃这种战法,牟田口廉也在当时被称为

“鬼畜牟田口”。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成吉思汗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国,700多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却用同样的方法饿死5万日军,不得不让人感慨。

忽必烈远征日本

当然,成吉思汗这样一种以战养战的战术也并不是没有缺陷,最起码蒙古铁蹄曾经远征日本并且失败了。

因为,以战养战的先决条件是有地方可以养军队,并不是只要占领完地方就成功了。

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铁血性格,蒙古大军也在他的手里纵横驰骋,俨然已经成为了亚欧大陆的主宰,但与元朝隔海相望的日本却很不服气元世祖。

公元1274年10月,愤怒的忽必烈派出3万多人的军队奔赴高丽合浦,通过这个地方第一次远征日本。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蒙古族是典型的内陆民族,几乎没有海和海岛的概念,元朝的大军登上日本岛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地形狭长到处都是山地,而山地作战是元朝军队的短板。

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出征日本。

在此之前,元朝的军队又遇到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台风,就这样元朝第一次远征是日本败给了地形和天气。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放弃征服日本,大约在公元1281年元朝的军队第二次远征日本,甚至还在东南沿海设立了东南行省,专门由它负责来讨伐日本。

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元朝大军的准备更加充分,忽必烈派出了10万人的大军,一路从朝鲜出发,另一路从宁波乘船出发,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奔向日本。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二次远征日本同样失败,原因就是元朝军队引以为傲的以战养战在此刻没有用武之地。

蒙古草原上的牛羊无法运送过去,日本岛本就贫瘠蒙古军无法以战养战,后勤补给关系到整个军队能否持续向前推进。

一支军队即便不打仗,每天的吃喝拉撒也是巨大的开支,缺少了食物来源的蒙古大军再怎么厉害实力也是存一。

这两次战争也打破了元朝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将元朝拖入了巨大的经济泥潭,后世对于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大多数归咎为蒙古军队不适合海战、台风等。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其实,元朝大军已经登陆了日本,可战争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撤军了,所以根本原因不是败给台风,而是败给了后勤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

1281年,元军两路远征日本,仍然失败。

总的来说,蒙古军队向欧洲大陆扩张所向无敌,那是因为沿途基本上都是内陆国家,而且都是以农业为主,每攻下一个城池军队就会获得大量的物资补给。

蒙古军以略夺的方式进行自给自足,同时负责运送物资的马匹、牛羊也可作为食物,但这些东西在征讨日本时却不适用。

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地形狭小农业也不发达,以战养战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可见忽必烈比之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差了不少。

成吉思汗对待敌人(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日军效仿最后却饿死5万人)

让日军兵力磨损一半的东南亚与此情况相同但也不同,牟田口廉只学到了成吉思汗战术的表象,却没有考虑到大象、水牛经受不住炮弹的轰炸,最终功亏一篑缅甸日军损失大半。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元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se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